2017年事业单位面试应变能力题型答题技巧
来源:中公教育、卓越备考学习中心 2017年6月2日
应变能力知多少
在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基层岗位的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面临一些突发情况,诸如群众反映问题、民众互相争执、组织活动遇到计划外紧急状况等,对于这些突发事件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可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后果。因此,在结构化面试中也会出现重点测评考生是否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这一测评要素被称作应变能力。在历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面试中基本上必考题型,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把握。今天,我们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近应变能力。
一、什么是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人们处于突发意外有压力的情境下,能够迅速反应,抓住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情得以解决的能力。突然出现的事情往往因超出人们的预料而形成压力情境。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对工作及生活的正常秩序造成影响,需要我们及时协调处理。因此,我们就必须迅速反应,抓住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考题是什么样子
例题1:你在办税大厅工作,忽然有一个群众冲过来说你不作为,没有为他解决问题,此时你怎么办?
例题2:餐厅服务员小王在上菜时不小心将热汤洒在了顾客身上,顾客衣服被弄脏,很生气,向小王所要赔偿,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如果你是这家餐厅的店长,你会怎么做?
例题3:你是一名狱警,你所在监狱的一名女犯人,得知自己的女儿身患白血病正住院治疗,并且有恶化的趋势,女犯人情绪激动,采取绝食等方式,希望出狱见女儿最后一面,你怎么办?
三、考生该怎么办
通过考题不难发现,此类题目往往结合具体工作情境,而且带有紧急性,如果在考生那种紧张的环境下不能行之有效的应对,就很难向考官展现自己良好的应变能力。到底该怎么办呢?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两个应对原则。
(一)入情入境是基础
所谓入情入境,就是把自我真正的放在题目的环境中,设想一下自己面对题目中的情境是怎么思考、怎么应对的。由于题目具有情境性,就意味着考生答题应该结合题目情境进行。而且也只有做到入情入境才能在紧张的情况下快速抓住核心问题,明确解决应对的办法。
【例题】政府召集一批媒体人员去报道救济贫困人员的活动,但是到了现场后很多人不开门,很是尴尬,如果你是陪同助理,你该怎么做?
在这个题目中,很多人会直接去解决群众不开门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入情入境的话,能够发现,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劝说群众开门,而是安顿好媒体记者朋友,毕竟解决群众不开门需要时间,这个过程中作为媒体如果将这幕报道出去,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形象。
(二)把握身份是关键
题目中会给定我们一定的身份,我们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在身份的限制下进行,身份不同,处理的对策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身份尤为关键。
【例题】:餐厅服务员小王在上菜时不小心将热汤洒在了顾客身上,顾客衣服被弄脏,很生气,向小王所要赔偿,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如果你是这家餐厅的店长,你会怎么做?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的身份是店长,那如果把我们的身份换成“餐厅的工作人员”,答案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当然,应对此类题目,还有更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中公教育提醒广大考生,这类题目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多加训练,这样才能在考场压力和题目压力的双重压力下把此类题目作答好。
应变能力之题干分析
应变类题目往往会设置有一定压力的情景,很多考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不知道如何下手,造成思维短路、无话可说。中公教育帮助各位考生学习应变能力题目,掌握解题方法,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分析清楚题干。
一道应变能力类题目的题干往往包含身份、问题两大核心要素,其中,问题是我们破解难题的突破口。身份,往往是特指“你”的身份,身份影响了工作内容和处理事情的权限,告诫“你”既不能越权,也不能失职。例如,你是一名司机,拉着领导开紧急会议,在去会场路上,与一辆三轮车发生剐蹭,三轮车车主不让你走,非得让你赔偿。群众围观,还有群众拿DV进行拍摄。对此,你怎么办?此题,“你”的身份是一名司机,主要工作职责是拉着领导开紧急会议,不能扔下领导与司机进行理论而忘了开会的工作。
问题,就是题干中不同身份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结等。而这些问题就是题干要求“你”要去处理和解决的。在应变能力题目中,问题分为紧急问题和重要问题,紧急问题是必须要立刻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其余问题都解决不了;重要问题是紧急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根本。所以,提解决措施要遵从先急后缓的原则。例如某天晚上用餐高峰期某餐馆内突然停电,现场一片混乱,你是餐馆经理,你会如何处理?此题,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餐馆突然停电,第二个是现场混乱。从相互关系来看,停电是引起混乱的原因,混乱是紧急问题,停电是重要问题。对于混乱问题,作为餐馆经理要稳定就餐人员,保持安静,原地不动,避免发生踩踏事件,听从餐馆工作人员安排。对于停电问题,一方面快速查找原因,如果是全区停电,要快速启动备用电源,满足用餐需求;如果是跳闸或断路,让酒店的维修人员快速修理,恢复供电。
综上所述,应变能力不难,只要把题干中的身份、问题审清楚,把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晰,按照轻重缓解的原则,解决问题,罗列对策,呈现完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