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处理数据 ······
会员注册

热点信息

党的十八届…
党的十八届…
中心简介
《人民日报》…
2015年山东…
2016年事业…
党的十八大…
黄山天都香…
岗位竞聘答…
2016年半月…

信息搜索

(支持信息首拼字母)

浅谈公务员面试素材的收集

[加入时间:2016-05-03 08:50:22]
浏览:1080  [字号: 正常 ]
分享到:


浅谈公务员面试素材的收集


卓越备考学心中心  2016年5月3日


如何收集素材(上)


    公务员面试要突破三关,题型关可以短时间突击,但是表达关和素材关却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才能有效突破。这里重点谈谈如何突破素材关。所谓素材,即答题所需要的材料。如果说题型框架是骨架,那么素材则是血肉。
    素材包括两部分,一类是题型素材,一类是时政素材。题型素材,即综合分析、计划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应急应变能力、自我认知和职位匹配、情景模拟等面试常考题型所需掌握的基本语言材料,其中重点是计划组织协调题。时政素材,即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常用时政术语。
    以计划组织协调题为例,该题型经常考的约有十类,重点会议类、调查类、文体活动(晚会、比赛)类、宣传类、培训类、接待类、物资凑集(募捐)类、展销类。
    对于会议类,在准备阶段,我们重点做好人、财、物、地、时,这五种要素只是框架性的语言,针对不同的会议,可以需要陈述不同的内容(素材)。如新闻发布会,人(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会务人员)、财(新闻发布会一般会期短,规模小,不需要太多资金,此处可以不提及)、物(发布会所需的资料、应用水、出席证等)、地(单位内部会议室等)、时(工作日上下午)。如投资洽谈会,特别是区域性、全国性的洽谈会,因为规模较大,那么同样是五要素,对应的材料就要复杂很多。人(与会客商、与会领导、本地参会各单位——各地政府和企业代表、会务人员、安保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食宿、交通)、财(活动预算会较大,既要隆重,又要节俭)、物(车辆、宣传资料等)、地(会展中心、大型酒店)、时(时间一般会持续一周,不同季节都有)。
    近年来,计划组织协调类题型往往趋于具体化、小型化,一般不会要求考生去谈如何办一个大型的活动,但会重点考察活动的某一个环节,如这里的投资洽谈会,往往会考察事前环节的某一要素,请问你会怎么邀请嘉宾,请问在洽谈会开始前,如何做好宣传工作等。
    对于宣传类,我们重点需要掌握的除了宣传方式,还有宣传载体(媒介),这也是一种素材的积累,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短信。还以投资洽谈会为例,在活动开展前做好宣传工作,就需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功能,传统媒体的供给方往往是当地电视台、广播台、报社、杂志社,新媒体的供给方既有社会类的网站,也有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还有官方微信、微博以及APP等。在准备计划组织协调题型素材的时候,需要把每一类题常用的要素梳理一篇,理解性记忆。
    在题型素材中,计划组织协调题是重点,应急应变能力题型往往是依附在它之上的,需要单独掌握的素材是公共性突发事件。公共性突发事件有四种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事件各自有对应的术语,需要理解性掌握。
    人际关系,则较为简单,常见关系里,有一些专用性话语,如果处理和领导的关系,要服从但不盲从,处理和同事的关系要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处理和下属关系要打成一片,但不能抱成一团,处理群众关系要爱护但不能袒护。
    自我认知和职位匹配题型,涉及的素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方面,如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二是岗位具体要求(专业素养),三是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共性要求,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纪律、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前面两个方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报考岗位要求来梳理,第三个方面可以结合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要求,来准备相关素材。
    在素材的准备过程中,时政热点或时政术语,需要重点把握和积累,而且需要及时更新。如经济方面,在2015年11月之前,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现在已经淡化了,当前被大家提及则是供给侧改革以及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如政治方面,过去常说党员干部要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2016年前后,则被拓展为四个意识(政治、大局、核心、看齐),我们在理解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同时,更需要着重搞清楚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又是看齐意识。
    针对时政热点,在下篇的文章里,我会重点阐述。


如何收集素材(下


    公务员面试素材一般有题型素材和时政素材,这里重点谈谈如何收集时政素材。时政素材,包括时政热点和术语两类。时政热点实效性强,要求结合当前的经济政治发展形势进行更新。时政术语则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不断涌现新术语,但老的术语还是可以使用。
    如何关注时政热点呢?一看,二读,三记!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用这些主流媒体报道的事件和观点来填充自己的素材库。读书不在多,而在精,同样看时政热点也是如此,一点要看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而不是那些新锐媒体,后者看着过瘾,但很多观点不适合出现在公务员面试考场上。看新闻,往往是浅显了解,而对好的时政评论则需要细读。如人民时评、《半月谈》的评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时评等评论,对很多时政热点都有解读,通过阅读这些时评一方面可了解时政热点,另一方面可细品文章的分析思路和逻辑框架,与此同时还能对其中的经典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语言风格。三记,经典时评段句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等材料需要理解性记忆,这样才能在面试时灵活运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掌握时政热点,不能光靠突击,需要日积月累,一般而言每天两小时,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和充实,才会对当前重要的时政热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如何积累时政术语呢?首先需要我们对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最好是六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然后在六位中分列出一些重要热点问题,这其实与关注时政热点是有机统一的。比如经济方面:互联网+,双创,供给侧改革;政治方面:简政放权、政务公开;社会方面:社会治理;文化:文艺座谈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党的建设:“群众路线”、“两学一做”。
    这些重要热点问题,对应着很多时政术语,需要我们认真去梳理和理解性记忆。如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互联网+电子政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政务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放开审批、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文艺座谈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群众路线: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藏有多少真情,不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怎么能缩短心与心距离,不睡在农家炕头上,怎么才能收获真挚建议等。
    时政热点可以打开对面试题特别是综合分析题的思路,填充答题内容,而时政术语则发挥着点睛之语的作用,很多时候考官可能没听你具体的答题内容,就记住了那几个契合材料的关键词语或一句话,就会给你高分。所以,在面试准备过程中,收集素材、背诵素材非常重要,这是灵活运用素材的前提。


 


 

·上一篇:2016年国考国税面试辅导
·下一篇:2020年面试模拟题库及参考答案(三)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 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请在下面框中写入您对这篇文章的评论内容
评论人姓名 内  容 时 间
  卓越备考学习中心,为实现您的理想尽职尽责,助您一臂之力!

站内查询

中心介绍  | 招考信息  | 共享资料  | 历年试题  | VIP资料  | 健康养生  | 政策文件  | 应考常识  | 收藏天地  | 激励警言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客户中心
  网站准营备案序号:鲁ICP备1102160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IE5.0以上版本浏览 © 2010-2014 版权所有:卓越备考学习中心  
http://www.zybkzx.com http://www.zybk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