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四川从1999年到2007年7月,全省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
请根据此材料回答三个问题。
1.对村(社区)官流失率达70%的现象你怎么看?
2.如果你是村官,你会安心工作吗?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流失?我们希望你谈你的真实想法?
3.从今年起,全国将在5年时间里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干部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为保证村官队伍的稳定,你有什么对策?
【参考答案】
1.通过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和服务,把先进的观念、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带到了基层,是开拓农村、社区工作的一项有益探索。但目前农村实用、紧缺的人才很难选到。“人难选、人难留”的问题非常突出。
究其原因,有如下四点:
首先,经济待遇偏低。各地选拨了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但他们的待遇与他们同期就业的大学生比没有优势,甚至普遍低于其他行业的大学生。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参加“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月补贴也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大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十几年的付出不成比例。
其次,大学生在当地加上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让一名大学生生活和居住在农村显然不符合大学生的愿望,他们很难长期在社区和农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