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处理数据 ······
会员注册

热点信息

党的十八届…
党的十八届…
中心简介
《人民日报》…
2015年山东…
2016年事业…
党的十八大…
黄山天都香…
岗位竞聘答…
2016年半月…

信息搜索

(支持信息首拼字母)

第一、二、三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

[加入时间:2010-12-19 19:09:03]
浏览:4619  [字号: 正常 ]
分享到:

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


  第一套人民币面值多且种类复杂,而且流通时间短,部分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数量非常少。第一套人民币停止使用时间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间又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经济改革,因此收藏者留存下来的不多,能将之集全者实属凤毛麟角。由于不少是珍品,其观赏、纪念、珍藏、投资价值与日俱增,受到知名拍卖行和文物收藏家的特别青睐,第一套人民币中一万元面额,有牧马图(有蒙文和骆驼图(有维文)两款。其中,1951年5月17日发行的一万元牧马图案币(有蒙文),在1997年一次文物拍卖会上,出价高达5万元。业内人士分析,建国初期第一套人民币有其独特身价,其中的珍藏精品价值还会走高,将来开出天价都是不足为奇的。
  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特殊版别
  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枚狭长币,其规格为150mm×62mm。除1000元狭长版外,第一套人民币票幅规格长宽比例都是2:1左右,只有这版1000元券票幅比例是2:0.8。
  5元第三版(牛)是现有五套人民币中,唯一印有“光华印刷厂印制”手写体字样的币种。
  500元第六版(瞻德城)、1000元第六版(牧马)、5000元第四版(牧羊)和10000元第一版(骆驼)这四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维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5000元第三版(骆驼)和10000元(牧马)这两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蒙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第一套人民币的特点
  1、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两字说明这个钞票的性质,它不是某个官僚资本家的或某个财政金融寡头的而必须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
  2、第一套人民币既是战时货币,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的货币,它首先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进到哪里。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币制混乱历史。
  3、第一套人民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产物,其设计思想是以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典型实例作为选择图样的题材。票版的设计制作主要由解放区的印钞厂承担,奠定了我国人民币印制事业基础。由于原材料供应状况不同,纸张、油墨就地取材,造成钞劵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第一套人民币也没有水印,防伪效果较差。
  4.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其中20元券第二版万寿山(甲)和20元券第七版万寿山(乙)、50元券第二版火车大桥(甲)和50元券第三版火车大桥(乙)、50元券第四版列车(甲)和50元券第五版列车(乙)、100元券第三版万寿山(甲)和100元券第四版万寿山(乙)以及100元券第六版北海桥(甲)和100元券第七版北海桥(乙),这五对人民币的图案相同,颜色不同。另外,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券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枚狭长币,其规格为150mm×62mm。
  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背景
  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统一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展开了统一本解放区货币的工作。华中解放区发行了统一的华中币,回收原来新四军开辟各抗日根据地时发行的多种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统一货币。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1947年夏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地方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重大胜利。各地区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而货币币制不统一、货币的比价不固定成了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也给解放军机动作战中后勤补给等问题造成巨大困难。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华北财经会议决议,华北、西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之间首先进行了货币统一工作,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币按固定比价统一流通。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当日即由河北省平山县银行发行第一批人民币5元第一版、10元第三版和50元第一版,标志着第一套人民币正式诞生。
  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至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
  统一发行人民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人民币背景资料


  第二套人民币是我国于1955年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它的发行一方面是取代第一套人民币,起到稳定市场、方便交换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货币体系,通过主辅币制,完善新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在1955年3月1日发行新币(第二套),收回旧币(第一套),新旧币的折合比率为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1957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决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3种硬分币。这是人民币硬币发行的开端。
  第二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1种面额,分别是纸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硬币1分、2分、5分;由于后来对1元券和5元券的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使第1套人民币的版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即1分券(币)2种、2分券(币)2种、5分券(币)2种、1角券1种、2角券1种、5角券1种、1元券2种、2元券1种、3元券1种、5元券2种、10元券1种。这套人民币面额结构较为合理,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并发行了金属分币,其面额结构体系成为未来各套人民币结构体系的基础。
  由于当时国内印钞生产能力不足,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面额3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由国内设计绘样,委托前苏联代印,称为苏印“三种票”。后来,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废除中苏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方专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1962年7月-1964年5月向苏方索回代印资料;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规定从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至5月14日止为收兑期。收回苏印"三种票"后,市场上大票缺乏,不利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为此,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深棕色5元券,其主景图案与苏印5元券相同,但该原版是由我国自己的雕刻师刻制的,印钞纸首次采用了国产满版水印纸。由于当时不具备生产10元券的条件,因此,该5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我国自己设计、雕刻、印刷及当时一段时期内市场上流通的最大面额货币,在当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极大的重视和关怀,尤其是周总理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该套人民币的初步设计方案,于1950年1月上报中共中央,同年5月,中央原则批准。陈云批示:“此事应该准备,但仅仅是准备,不能草率。必须讲究纸质之统一,图案之适当,颜色之配备,秘密符号之拟制……,此外,票面尺寸、票额大小,均须慎重研究才能决定。”195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报了人民币的设计、印刷方案。周恩来亲自审核了该方案及每一个票版的画稿,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即人民币上不要印毛主席的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排列应将从右向左改为从左向右的的顺序排列,并提出了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如1分券的主景设计中,原面的汽车是我国装配的美式汽车图样,建议“还是改一下为好,免得外人误会”; 2角券上毛泽东号机车头上有毛主席像,建议改为五角星;1元券原设计稿主景为天安门,有红旗、彩灯及毛主席像,批示将红旗、彩灯和墙上挂像去掉;2元券原设计稿为金黄色,与其他主币色调很不协调,且1元券与2元券之间的色样,“在广大劳动群众的习惯上易于混淆”,建议改为蓝色;5元券的主景“民族大团结”,原设计稿为群像中有人高举毛主席的画像,周恩来指出:“民族大团结的主景可用,但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不要把他的像画上”,后换为两幅语录牌,周恩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及“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对10元券,周恩来指出原设计的工农兵主景中的“农妇”,“年纪太苍老,要画得健康一些”,“战士的形象不够英勇,手中拿的还是美式卡宾枪,不恰当”,要求重新修改完善。中央领导人的极大关怀和明确指示,为很好的完成这套人民币的设计与印刷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套人民币发行后,人民群众热烈称赞新币好看、好认、好算、好使。主要因为:一是这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分票以工业、交通为主题,角票反映农业机械化,搞好生产、建设工业的场面,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1元、2元、3元券分别采用北京天安门、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龙源口图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5元券和10元券则表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和工农联盟的主题思想。二是钞票式样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活泼。三是除分币外,其他面额人民币全采用胶凹印刷,10元券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接线技术。这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反假功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四是人民币采用厂藏、蒙、维吾尔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种面额字样,且均为各族著名人士书写,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使用。
  这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为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职员马义蔚书写,已成为书法精品,后两套人民币仍沿用此字体,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行标基本采用这一字体。
  这套人民币的纸分币开始发行时,有冠字号码,后停止生产发行。80年代初,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活跃,硬分币供应紧张,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恢复纸分币的生产和发行,但这次发行的纸分币只有冠字,没有号码。
  这套人民币中的红色1元券发行4个月后,发现有严重的变色、脱色、油墨溶化变粘、花纹模糊不清等现象,经调查分析,确认油墨性能不佳,油墨中的连结料不好。后1元券进行改版,采用黑色代替红色。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健全和巩固了我国的货币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论第三版人民币的收藏方略


  第三版人民币日渐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为此,笔者将收藏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交流。
  主要收藏途径:一是到钱币市场上购买;二是与钱币爱好者互相交换;三是托朋友从外地捎;四是下乡找。通过下乡的机会到广大农村去找,农村中有些女同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喜欢存点私房钱,有的一藏就是几十年,藏者本身并没有收藏意识,也不知道这种钱会升值,总是把这些多年辛勤积攒的钱牢牢固固地藏在家里。笔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乡,闲谈中说到人民币升值问题,这家房东妇女一下就拿出了100枚新的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红色壹圆券,使在场的人大饱眼福。
  另外,在收藏过程中,应选择好品相。目前钱币中普遍存在折痕、生锈、郑角、币面缺损、退色、皱纹、脏物、发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钱币的品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收藏币面新、无折痕、无生锈、无霉烂、无缺损,看上去很新,很平整,很美的品相,这样对钱币研究、增值都直接有关。

·上一篇:第四套人民币康银阁四连体
·下一篇: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发行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 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请在下面框中写入您对这篇文章的评论内容
评论人姓名 内  容 时 间
  卓越备考学习中心,为实现您的理想尽职尽责,助您一臂之力!

站内查询

中心介绍  | 招考信息  | 共享资料  | 历年试题  | VIP资料  | 健康养生  | 政策文件  | 应考常识  | 收藏天地  | 激励警言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客户中心
  网站准营备案序号:鲁ICP备1102160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IE5.0以上版本浏览 © 2010-2014 版权所有:卓越备考学习中心  
http://www.zybkzx.com http://www.zybk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