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规对策题
|
[加入时间:2016-03-18 22:10:54] |
|
|
|
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规对策题
山东华图教育 邱士波 2016年3月18日
一、何为对策题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或办法。 对策的来源:依据给定资料,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 对策的形成路径:发现、界定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针对问题或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 分析最近几年国考、省考、联考在这一模块考查的题目,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可将提出对策题分为两大题型:常规对策题和启示题。常规对策题又分为直接提出对策的对策题和先概括问题或原因然后再提出对策的对策题。 二、常规对策题 (一)直接提出对策的对策题 直接提出对策的对策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问题或原因提出对策,但是在答题要求中,只要求考生在答案中体现出对策,无需写出问题或原因。 【例】2012年上海市考B卷第四题 结合“资料”,就“富了以后怎么办”提出对策。(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00字。 (二)先概括问题或原因然后再提出对策的对策题 先概括问题或原因的对策题一般要求考生先概括出材料反映的问题或原因,再就这些问题或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根据答题要求的不同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题干中明确提出需要概括的问题或原因;第二种是题干中没有明确提出需要概括问题或原因,但是在题目的作答要求中提出需要概括问题或原因;第三种是题干和作答要求中都能看出书写的答案要包括两部分。 1、题干中明确提出需要概括问题或原因 【例1】2012年上海市考A卷第四题 结合“资料”,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5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00字。 【例2】2011年上海市考B卷第四题 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5分) 要求: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2、作答要求中提出需要概括问题或原因 【例1】2011年山东第二题 “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 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15分) 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例2】2012年国考(地市级)第三题 “给定资料4”反映了 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 3、题干和答题要求中都明示回答两问 【例】2011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三、特殊对策题——启示题 常规对策题与启示题的区别 (一)常规对策题 1、含义:在对策题的作答中要针对给定资料,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多主体、多角度地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 2、常见的提问方式: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原因)的具体建议。 3、答题思路: (1)概括(分析)材料中的问题或原因; (2)提出对策:引用材料中的对策、根据或原因提对策。 从多角度、多主体提出对策: ①多角度: a、宏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角度。 b、微观:思想观念、法律法规、执法监督、投入、宣传教育等角度。 ②多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媒体、社会团体等。 (二)启示题 1、含义: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提出对策题目,其提问的关键词句通常有“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等。 2、常见的提问方式: “请你谈谈从……对做好工作有哪些启示”,“请你谈谈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提供了哪些启示”,“应从……吸取哪些教训”,“概括……做法,并分析对……的启示”。 3、答题思路: 根据作答要求有两种题目: (1)直接答启示:如“请你谈谈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做法+启示:如“概括……做法,并分析对……的启示”。 (3)经验:从正面案例中总结。 (4)教训:从反面案例中吸取。 4、答题的结构:一是直接答启示,二是做法+启示,两种结构。 5、分类:综观近几年国考、联考、省考的启示题,我们将启示题其分为三类: (1)经验类 【例】2013年山东C卷第一题 总结孝义、攀枝花、舒兰三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10分) 要求:总结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2)教训类 【例1】2010年9月联考第三题 结合“给定资料10”中“东梁煤矿被低价转让”这一事例,指出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5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例2】2013年上海市考A卷第三题 分析引发“孟连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15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3)启示类 【例】2013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 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成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
|
|
·上一篇:公考如何从政府角度作答申论 |
·下一篇:申论、公文写作99%会用到的规范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