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冬病夏防与冬病夏治
|
[加入时间:2011-02-27 08:15:51] |
|
|
|
某些冬季常发或在冬季表现得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 一、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 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症状消失。因此,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水泥地,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 二、头痛 头痛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作“头风病”,每遇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此外,还应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长时间吹风。 三、逢冬怕冷 逢冬怕冷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应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大汗淋漓时禁冲冷水澡,以免伤其阳气。 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见的有: 一、慢性气管炎、哮喘 用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后在三伏天使用,每次1/3的药面,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六块直径为5厘米的油纸上,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上,用胶布固定,约3~4小时去掉,每隔10天贴一次,初伏、中伏、末伏,共贴3次。 二、肩周炎 俗称“漏肩风”,夏治方法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15克,姜黄10克,川芎15,威灵仙15克,羌活12克,水煎后取汁,再用麦麸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将药汁抖入,加陈醋一汤匙,盛于纱布袋中,趁热敷于肩关节痛处,1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三、风湿性筋骨痛 它以酸痛为主要症状,好发于腰背部、膝关节、肩关节等处,疼痛部位较固定,且没有红肿发热等,大伏天用阳光晒热的瓦块,放于疼痛部位,每天半小时,以不烫皮肤为准,可减少冬季发病。 四、膝骨性关节炎 该病是人体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该病一般在冬春和秋冬交界时期较重,而在夏季较轻。在临床上,患者可在每年的夏季用中药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取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苏木、海桐皮各20克,嫩桑枝、威灵仙各15克,红花、鸡血藤、白芷各12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秦艽、全当归各9克。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晾至38-42摄氏度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摄氏度)。患者每日可敷1-2次,每治疗一周后,要间隔2天时间,21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五、冻疮 该病多在寒冷季节发作。患者可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方法是: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
|
|
·上一篇:三招锻炼大脑激活脑细胞 |
·下一篇: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调理脾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