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提升申论的写作高度
|
[加入时间:2011-02-26 20:59:40] |
|
|
|
2011年2月20日
一、要讲政治。我们在分析各个社会现实问题的时候,要适当的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因为申论考试的材料就是由多个材料反映的问题来集中反映一个大的社会热点问题。 比如说: 房屋拆迁, 户籍问题上升到城市建设; 偷税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 农民工进城上升到三农问题。 土地、农民、农村、农业同时出现上升到新农村建设 衣食住行物价教育就业同时出现上升到民生问题 贫富、阶层、收入差距、劳资同时出现可归结为和谐社会等等 二、申论出题规律 1、一般都是考一年半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2、都是考一个社会矛盾; 3、这个问题是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而处于酝酿之中的文件或事件作为模板或依据来命题; 4、有的命题是不会考的,不属于我们考录公务员掌握的; 5、关注民生。 三、关注民生。纵观历年申论试题,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关注民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问题时,概括了六个方面,就是: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这些就是民生。胡锦涛总书记在发表2008新年贺词时,进一步的概括为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 民生涉及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和权益保障,它也渐渐成为考核官员执政能力的一项指标。一个党政官员,作为人民的公仆。首要工作就是为民办事,造福人民。 而申论作为我国公务员选拔考试,就注定了它要关注民生。 申论考试是对准公务员综合能力的测试。在利益保护主体中,国家是主导力量,国家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来保护不同群体的利益,公务员是国家利益保护职能的执行力量,因此,申论考试就是通过围绕利益保护存在的缺陷,给定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来考查准公务员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和人民选拔优秀的利益保护者,做到“关注民生”。这一点从2000年申论题对“噪音扰民”问题的处理到2008年申论试题中开发如何照顾当地人民利益,始终贯穿前后,不离不弃。因此,我们要将与民生有关的新闻,评论,解决方案看好,学好。这对我们的申论备考是大有益处的。后面的讲座我们会重点讲解民生问题。
|
|
|
·上一篇:专家谈申论应试技巧 |
·下一篇:三招教你克服面试紧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