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烟标收藏有待突破
|
[加入时间:2011-02-16 19:53:00] |
|
|
|
2011年2月16日
烟标收藏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众多烟标收藏爱好者来说,是件幸事,但同时很多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烟标价格难以统一 烟标的特殊属性,决定了烟标的价格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20年前,烟标的流通主要靠交换完成,烟标爱好者的交流方式基本以通信为主。直到烟标收藏队伍越来越壮大,简单的交换已经不能满足藏友的收藏要求,于是烟标交易慢慢兴起,出现了一批以烟标交易为生的人,烟标买卖也逐步被收藏者接受。他们的出现,不仅活跃了市场,同时也降低了烟标收藏的难度。 烟标本身没有面值,地域性又很强,价格统一成了一个大的难题。在烟标节上,就出现了一枚烟标转让三个摊位,价格从5元炒到了25元的不正常的现象;在拍卖会上,也出现了个别烟标比市价格高出1/2的情况。如果烟标市场价格不能尽快规范的话,很难说,烟标收藏会不会像其他集藏一样,炒风盛行,使原本具有深厚文化韵味的收藏活动成为了商业行为。 收藏缺乏创新意识 烟标收藏大致分为两种,收藏意识强烈的藏友经常无所不收,以博广见长,但更多人选择的还是专题收藏。通常按历史阶段、厂家、品名的分类显然没有充分展示其社会、历史、文化等价值,必须有更加专门的分类和整理,通过归纳的方法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被社会关注的广度和深度。在各次专题展览中,虽然很多藏友的藏品丰富全面,但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专题。 烟标世界浩瀚如海,小小烟标,大千世界,以其浓郁的民族文化风采,深情、忠实地记录了历史。它们既是追溯历史沧桑的见证,又是唤起当年情感不可多得的文物。一个成功的专题不仅要在数量上取胜,而且一定要有好的线索和意义。而现今的烟标专题收藏,很难突破原有的框架。收藏者也大多以事物命题,盲目追求数量,不能深度挖掘专题的意义。表现形式也单一化,简单的罗列平面信息不能完全表达专题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意义。收藏者应不断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阔视野,便一定能找到不为他人注目而又颇有研究价值的收藏目标,在常见的收藏种类中设立有新意的专题,于多中求精,于广中求深。同时,就像云南收藏家王天培说的那样,在收藏中不断研究、考证,开发烟标的内涵,使其彰显历史的轮廓。 烟标收藏队伍良莠不齐 烟标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品,虽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烟标爱好者加入,但如果没有更高阶层人士的参与,烟标收藏将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收藏应该突出的是个“雅”字,收藏者本身要有修养,并深谙赏玩藏品的规矩,有起码的文化艺术素养,才能提高烟标收藏的档次并增添藏品的艺术效果和风雅情趣。 烟标收藏需要企业与官方的支持 虽然无锡收藏协会承办的这届烟标文化节非常成功,但应该看到,依靠民间组织带动整体烟标市场的发展,短期内可以实现,但随着烟标收藏队伍的扩大,烟标收藏就需要官方的介入和管理。在这一点上大家已看到了曙光,在烟标节上,中国烟草学会和中国收藏家协会领导亲临无锡,与各地烟标协会的名家代表共同制定了烟标展览管理规范,方案确定后,将在下届北京烟标节上实施。这一规范的执行对提升烟标收藏的档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企业在关注品牌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借助烟标收藏来发展自己的烟草文化。徐州卷烟厂与徐州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存款送标活动中的烟标,成了藏友们收藏的热门,从而给徐州卷烟厂带来了巨大社会效应。如何通过支持烟标收藏推广企业或品牌文化,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如果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烟标收藏领域中,将会出现双赢的局面。 总之,目前中国烟标收藏面临着更多的机遇、挑战和新的课题。这就要求烟标收藏尽快规范市场行为,拓展发展领域,寻求发展空间。如何整合烟标市场,引导烟标收藏走向更高层次,这是本次烟标文化节后,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
|
|
·上一篇:烟标收藏要分门别类 |
·下一篇:怎样欣赏烟标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