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处理数据 ······
会员注册

热点信息

党的十八届…
党的十八届…
中心简介
《人民日报》…
2015年山东…
2016年事业…
党的十八大…
黄山天都香…
岗位竞聘答…
2016年半月…

信息搜索

(支持信息首拼字母)

2010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65分经验谈

[加入时间:2011-01-15 23:14:27]
浏览:4439  [字号: 正常 ]
分享到:

来源:考试吧  2010-12-18


  四川省2010年的全省公务员考试于11月6日举行,本次考试充分体现出了偏、新、难的特点,许多考生考完之后哀怨四起,本人亦然。12月15日,成绩出来了,本人的申论考了65分、行测39分——或许65分的申论算不上什么,但是本人的初衷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给大家交流汇报一下自己对于申论应试的一些想法;而本人将39分诞生的缘由叙述出来,也有助于各位不再赴本人前车之鉴。
  在本人围绕本人本次省考而作汇报之前,本人不得不提前打个招呼:本文一反传统,仅为一己之见,如有偏颇和纰漏,恳请批评指正。


                                                 卷一   申论
 
  一、关于申论的复习
  申论没有捷径,突击复习得高分者,只为运气;申论全靠积累,点滴垒筑,厚积薄发得高分者,是真正的实力。
  本次申论考试,本人复习了三年(阅完知意)。本人目前供职于某县级政府部门,专门从事文秘工作。本人的申论复习思路是:将复习与日常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日常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一)将复习与自己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合理确定目标,勤奋耕耘,“有米为炊”是最基本的前提
  本人自2008年从乡镇事业单位调入县级政府部门从事文秘工作,从调入县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那一天,我就定下了自己的目标(我是中专学历,很多公务员考试都不能考):在2010年自己成人教育大专文凭拿到手的时候,全力冲刺省考公务员。为此,从2008年从事文秘工作开始,我就表现出了和任何一个秘书所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撰写文字材料时,从来不会去网络下载或者肆意修改上级材料,所有材料全部是自己在孤灯冷凳下,一盒香烟、一杯清茶和一台电脑相伴,一双通红的眼睛、一双打字的手、一个飞快运转的脑袋共同完成,其中的清苦知者可知、不知者难以知之。三年下来,我的写作水平迅猛提高,其他部门和单位有时甚至会找上门来,让我代写材料;三年中,很苦、很累、很憔悴,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个人生活,但是自己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双目标、双收获:一方面,高质量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有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另一方面,如此工作,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为申论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无米何来炊?)。
  2、把握领导意图,找准方法,“练好内功”是最根本的保障
  勤奋笔耕是基本前提,那么提高“笔耕”能力最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我觉得不外乎有两点:一、必须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变数易其稿为一稿定音;二、重点材料重点写,实现写作能力与决策能力并重提高。
  (1)把握领导意图。如何把握领导意图呢?我提两个实用的方法:一是学会记录。把领导日常的一些随意性讲话悄悄记录,时间一久,再把这些只言片语“编织”成线、成网,领导的思路基本能够清晰的呈现出来;二是善于推敲。把领导修改过的材料全部进行整理归类,并且对领导所修改的地方进行仔细推敲,分析领导意图。
  (2)把握重点材料。重点写好讲话稿、汇报材料、调研报告,特别是汇报材料,因为汇报材料中的末尾往往会提困难和问题,而针对困难和问题又要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感觉到什么没有?呵呵),通过这一部分的撰写以及领导对这一部分的审阅,从而搭起了一座学习领导决策高度的平台,经过苦练、苦写,目前我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领导几无改动。
  此外,还要善于积累材料,这点大家都明白,我不赘述。
  总结一句,这次考试很多在职文秘都输在申论上,他们自认处于目前工作岗位的自己,绝不可能遭此失败。但是,我要说,你们当中肯定有一部分人绝对没有我写材料的专注和费心,平时喜欢随意改改、随意变变,“内功”未到火候,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二)将复习与日常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我认为申论全靠个人日常的积累,如果想通过短期突击而实现高分,可能性有,但是不大。通过积累,写作能力提升了,内在修为到了一定火候,那么无论试卷如何变化,你始终能够抓住核心、抓住重点。实际上,申论的复习往往可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人往往说:我申论复习了多久多久......,其实申论往往可以在你生活、娱乐过程中去复习。
  1、将申论复习融入到平时练笔中
  由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差,从2007年开始,在一位朋友的感染下,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然而,我日记的内容却和很多人不一样,因为为了将来的公考,我将每一天的日记变成了简要的论述当天热点时事的内容,几年下来,写作水平在无形之中确实得到了提高。
  2、将申论复习融入到娱乐休闲中
  强大的水军一族是QZZN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一直保持着“适度灌水、平衡质量”的原则进行发帖。在我一些灌水的帖子中,我会尽可能的把帖子质量提高,帖子质量提高,版主给分、自己也练了笔,何乐而不为?换个角度说,我正在写的这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难道不是吗?论坛只是一个平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平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将申论复习隐藏于生活之中的多个领域之中。
  3、勤做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积累素材最好的一个方法。我有一个很大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的内容、剪裁粘贴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五花八门往往能够让我们学到包罗万象。这次考申论,我在文章中用到了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非人类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伤员转运和爱心大接力.....”,这是2009年四川省卫生工作会议上陈文华副省长讲话稿中总结“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治的一句话,我当时觉得很新颖,于是摘抄了下来,考试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在文章开始,我用到了一句话,“一张纸,对折27次后,其高等同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也是来自于我的大笔记本里面。这些新颖的词语、表述方式比之那些用滥了的官话好很多。
  现在,我对这一部分进行总结。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又没在秘书工作岗位,看了这篇文章,对我帮助不大。但是,我希望你可以从上面的篇幅之中引申出对你有用的东西——这种思考方式就叫申论。
  有些朋友或许和我一样身处秘书岗位上,对于这点,我承认你确实比其他人有优势。但是有优势,要善于发挥,如果没有充分把优势发挥出来,那么就不要说“凭什么我从事公文写作很多年,申论考不赢其他人”等之类的话语;要发挥优势,请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从认清自己的工作方式开始,并和我的工作态度进行对比。只要在公文写作上下了恒心毅力,即使公务员上不去,但是平时在单位里,也会混得很开。
  三、以“11.6”省考申论试题为例,小议审题
  出题者犹如领导,申论考试犹如叫你写一份材料,这一份特殊的材料对你提出了一个常规的要求:必须明白领导的意图。没有弄明白领导意图而写材料者,往往反复改动;明白领导意图者,材料一锤定音。申论考试也是,弄明白出题者意图,了解出题者的目的是最重要的。
  以今年省考申论材料为例,通篇讲的都是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做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些材料后面隐藏的是什么东西,这些材料是希望我们引申出什么?论述什么?明白了这一点,便拿到了进门的钥匙。郭明义有一个重要身份:******员。而今年热点有什么与之相关的呢?答案就是创先争优。“创建先进性党组织、争当优秀******员”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我们党搞创先争优的目的就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员价值观建设。这次郭明义的材料不是正是体现出了新时期下,一个优秀******员的特殊的价值观吗?我们来逐步分析答题。
  (一)郭敬明的先进事迹表现出助人为乐的方面
  我的回答如下:
  郭明义助人为乐事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无私忘我的他,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奉献自己的爱心。(简单论述)
  二是淡泊名利的他,以其言传身教而聚群体之力量,共显道德合力之强大。(简单论述)
  有的朋友看到我的回答肯定觉得很不出彩,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我想说,这两段,是我高度浓缩和高度提炼而来的。考场上,时间特别紧,做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想到许多考生都会把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一一罗列,或者稍做深加工(进行简单归纳、梳理),但是如果这样答题的话,一百个人都会答出差不多的答卷,分数无法区分上下。于是,我大胆的进行了六次深加工!反复归纳、反复提炼,最后浓缩成了上面的两句话,并将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高度浓缩使其成为两句话后面的论述。最后,我对于郭明义“业务技术好”这一点很纠结,我很想把这个一并概括进去,但是无论怎么解释,我都认为这真的算不上是助人为乐。举个例:一个吝啬至极、麻木不仁的人,从不帮助任何人,但是他却是所在地区的技术标兵,那么请问,这个人算不算是助人为乐?当然,有的培训机构说了,申论归纳这一段,多答不扣分,少答则扣分,所以尽管内容不符,只要加进去,必定不会扣分。可是,这是真的吗?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怀疑了?上午的行测透露出“反培训”的意味,那么申论呢?——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最后,我谈谈如何处理“业务技术是否归入助人为乐中去”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
  方法就是:擦边球(把郭明义业务技术好这点放进去,但是不使其成为主要论点,使其成为一句过度性的、连接性的句子。这样的话,如果申论阅卷答案中将这一点归纳了,那么因为文中提到,所以可以得分;如果申论阅卷答案中未将这一点归纳,甚至说归纳了就扣分,那么由于这一点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度、连接的句子,所以不会被扣分。)
  (二)关于郭明义幸福观的看法
  我的回答如下:
  从一名普通的中国******员到全国优秀******员,从一名平凡的劳动者到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郭明义,以其特殊的幸福观实现了上述的蜕变。在他认为,成为党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社会所需要的人,是幸福的。他是这样说,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家庭收入不高,却淡泊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因此,他是令党组织信任的人;社会地位不高,却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奉献助人为乐,因此,他是令群众信赖的人;家庭环境窘迫,却再助人脱困、奉献爱心方面不遗馀力,并能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奉献、助人”的这项事业中去,因此,他是社会所需要的人。郭明义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全国优秀******员的称号,无愧于“创一流业绩、争当优秀******员”的标兵。
  这一段我花去的时间也很多,因为我的思路和第一部分一样,必须高度凝练、浓缩,我反复归纳、整理,并且死死扣住郭明义阐述幸福观中的一句话:“成为党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社会所需要的人是幸福的...”(这也是题干里的内容)来做简单的论述——不死扣题干,容易答得离题万里;死扣题干,无论你如何论述,你始终围绕着题目的要求,所以我将这句话分成三句,并且使其成为论点。有了论点,我们就需要论据,而论据全在材料中,我们只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归纳。同时,由于这一部分涉及到了论述,所以我觉得最后一定要略作升华,所以,我最后放了一点“创先争优”的味道进去。
  (三)以“也谈精神裂变”为副标题写800-1000字的文章
  我的回答如下:


全民参与,共筑道德文明长城
——也谈裂变的力量


  有一种病菌,繁殖速率是以分钟计---一分钟的时间,由于其体内的生物作用,裂变为2个,六分钟后,裂变为64个,对人体的伤害增加64倍;同时,一张纸折叠27次,其高度等同于珠峰海拨。这正是裂变的力量。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而弘扬道德文明则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的基石——不能否认,再找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同时,也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微弱了。
  然而,正如前面所述的裂变一样,郭敬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凡的******员,他却在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中坚持不懈、竭其所能奉献自我,并以其言传身教和高贵的品格感染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他的团队在不断壮大、他的精神在平日的点滴中和时间的嘀嗒声中发生着裂变,催生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这强大的精神动力下,有朝一日,当全民参与,积极投身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去,共筑道德文明之长城,那么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首先,全民参与,共筑道德文明长城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严重困难的,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又使得每一个权利者又是义务者。
  其次,全民参与,共筑道德文明长城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随着我国贫富悬殊的不断拉大,因生产生活严重困难而长期得到不到物质帮助的群难群体的仇富心理势必增长。如果全民均参与到道德文明建设中来,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提供一定的帮助,这不仅有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自豪感,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民间润滑剂。
  第三,全民参与,共筑道德文明长城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的爱心纷至沓来,一件件奇迹在巴蜀大地创造出来,如:实现了在非人类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伤员转移、物资筹备等。灾难之时如此,平时亦然。在当前。。。。(论述不记得了)
  总理总理说过,再大的问题除以十三亿都成了小问题,反过来讲,再小的成就乘以十三亿便成为了无限大的成就。“乘”尚如此,裂变更甚之。
  如果一个人对道德文明建设所作出的奉献可以度量,那么27次裂变,高度便不低于珠峰;如果裂变13亿次,那么社会将处处呈现谦恭礼让、团结互助的现象。——这就是道德文明精神裂变的力量。
  我说一句可以让我发任何毒誓的话:由于前两部分用时过久,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的时间所剩无几(半个小时),所以我根本没有拟定提纲,就这样一笔写下去;同时,由于紧张,连续写了八九个错别字;由于时间太紧,这里的结尾是我考完试后回忆文章才加上去的,所以,我在申论答卷上的论文没有结尾。但是,我依然得到了65分,我很吃惊,说明我前两部分的思路是正确的,也说明我前两部分确实得了高分。
  这篇文章真的写的不好,不能代表自己的真实水平,但是把结尾删去后,这是一篇原始答卷上的文章,对大家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说真的,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想到一定一定要紧扣创先争优,紧扣之后必得高分。。。可是文章最后,紧张的我才发现,我根本没有提高创先争优的任何内容。。通篇泛泛而谈。
  这一部分,我就不做什么讲述了,因为考场上做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大脑一片空白。我现在贴上来,供大家参考。
  四、以“11.6”申论考试为例,说说答卷中错别字的处理
  正如上文所说,在最后一部分考试中,我连续写了八九个错别字,并且我标题就写了一个错别字、、、(“裂”字一紧张,莫名其妙的写成了“力”字)。当时很纠结,如果改动,则影响卷面整洁;如果不改动,那么错别字会被扣分。这时,我突然想起人口普查时讲的四横四竖(即:当你写作一个字的时候,就在字上面画上四根横线和四根竖线表示作废、但也不影响卷面整洁),于是,我将之用于错别字上,并且把正确的字写在右上角,结果,卷面确实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卷二   行测


  以前我行测真的不错,可是这次方法和策略失误,导致39分的奇迹降临,鉴于此,我简单说三点。
  一、做题顺序
  做题顺序一定要依据当场考试的难易情况确定,鉴于每场考试的难易分布不会一致,所以,我建议:你哪一部分强,就从哪一部分做起!
  二、平时复习
  不要迷恋平时九十分钟时间下自己测试得到的“60+、70+”,这些真的是浮云。平时的练习请听我的:把时间死死卡在80分钟,超过了时间立刻停笔,你会因此真正的了解你的真实水平。
  三、学会猜题
  积攒人品、提高运气、提高猜题的正确率十分重要,运气或许无法提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稍微科学的方法提高猜题的正确率,这些内容坛里很多前辈都有好帖,我没有资格讨论。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91.3分高手经验谈
·下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高分经验(——国考成绩152分成功上岸经验)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 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请在下面框中写入您对这篇文章的评论内容
评论人姓名 内  容 时 间
  卓越备考学习中心,为实现您的理想尽职尽责,助您一臂之力!

站内查询

中心介绍  | 招考信息  | 共享资料  | 历年试题  | VIP资料  | 健康养生  | 政策文件  | 应考常识  | 收藏天地  | 激励警言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客户中心
  网站准营备案序号:鲁ICP备1102160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IE5.0以上版本浏览 © 2010-2014 版权所有:卓越备考学习中心  
http://www.zybkzx.com http://www.zybk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