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
|
[加入时间:2011-01-14 21:36:38] |
|
|
|
新郑红枣历史悠久,在世界享有盛誉。枣为五果之首,与栗、桃、李、杏共为人们所喜食。枣树叶、花、果、根、刺及木材均可入药。大枣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本草纲目》中载:“枣核烧后,研成粉治胫疮。”枣树皮入药可治眼疾。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妇女产后常吃大枣,可得到多种补益,身体及时恢复健康。婴幼儿吃枣泥,有利于发育成长,启迪智慧。老年人吃红枣,可颐养天年,返老还童。古语“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红枣保健新功能! 红枣的维生素C含量居百果之冠,比苹果、桃子高80~90倍,比梨高140倍左右,被誉为“天然维生素C丸”。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红枣还含有其他多种人体必需的物质,具有不少新的保健功能: 抗过敏 国内曾有人采用大红枣治敏性紫癜,每天吃3次,每次吃10只,一般3天见效。后来日本科学家发现大红枣中含有大量叫作环磷酸腺苷的物质,它具有扩张血管抗过敏作用,同时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的功能。 抗癌 红枣富含三萜类化合物(如山楂酸)和二磷酸腺苷。三萜类化合物大都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其中尤以山楂酸的能力最强,超过了常用的抗癌药氟脲嘧啶。二磷酸腺苷虽不具有抑制癌细胞的能力,但却有调节细胞分裂的作用。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异常增生的癌细胞分裂超向正常。动物试验也证明,在同样饲喂致癌物的情况下,加服红枣的动物出现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百分比,只有未服红枣动物的一半。因此肿瘤病人在应用其他抗肿瘤措施的同时,可以每日服红枣制成的食品,即有抗肿瘤作用,又有益气养血,增强体质,缓解放疗、化疗副作用的功效。护肝 实验和临床均证明红枣能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临床报道,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的病人,每晚睡前服红枣花生汤(红枣、花生、冰糖各30克,先煎花生,后入红枣、冰糖)1剂,30天为1疗程,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缓和药性 在一些药性猛烈的方剂中配入红枣,可以缓和药性,以免峻烈药物伤人正气。康复人体 英国科学家在163个虚弱患者中做过试验,凡是连续吃枣的人,健康恢复的速度比单纯服用维生素的人快3倍以上。红枣有抗疲劳的作用,能增强人的耐力。此外,用红枣猪骨煮糯米粥常食,是一种很好的膳食补品,可滋养精血,特别对血液病、老年体弱更有助益。 健康红枣果实饱满,颜色红润,皮薄肉厚,营养丰富,口感极佳,是馈赠亲友或者全家分享的理想选择!送礼送健康,健康红枣最理想! 健康红枣来自新疆绿色生产基地,采用天山雪水灌溉,不施农药化肥,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由于光照时间充足,所以营养成分积累丰富,含糖量很高,口感极佳!因为,昼夜温差大,所以病虫害很难存活!真正的健康食品,是您的理想选择! 健康红枣是新一代无公害农产品,皮薄肉厚,枣香甘甜,本品经过精心筛选、清洗和灭菌。本品富含人本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低热量、爽口清香、长期食用有益健康。 食用方法:开袋即食、煲汤、煮粥、泡茶、做馅料等。 秦始皇用枣入药 秦始皇游猎大获丰收,当晚睡了一个好觉,做了一夜美梦。第二天一早就高高兴兴地返回京都。当时正值中秋,习习秋风送爽,田野小枣香。农夫们有的在收获庄稼,有的在捕鱼捉虾;村姑们有的在为田间劳作的家人送茶饭,有的在哼着小曲摘枣;几个顽童光着屁股在小溪中嬉闹,不时惊起几只喜鹊向远方飞去。 秦始皇被这美丽的田园景色所吸引,便命轿夫在一棵枣树下面停下来。他触影生情,诗兴大发,随好吟颂了一曲词(可惜随从没有记录下来)。这时,御医端上了一碗“人参鹿茸大补汤”,秦始皇喝了一小口,感受又苦又涩,不由心中火气上窜,举起药碗就要向御医头上泼去。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掉下了一颗红枣,不偏不移正好掉在了药碗中。秦始皇见状一愣,他想,枣自天降,此乃天意。于是,他转怒为喜,开始用药。这时,他明显感觉药汤的味道大变,喝完药后,觉得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大有开始返老还童之感。御医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中。自此开始,每每用补药,必定加枣。此方也很快在社会上传了开来。 中医将红枣归於补气药类,称其性味甘平,有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的功效,於胃肠道功能不佳的蠕动力弱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时,就很适合常吃红枣以改善肠胃不佳功能而增益体力。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红枣的含糖量高可以产生热量大,另外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他命,尤其所含的维他命C量,几乎居众水果之冠。因此红枣可以说是天然维他命丸。 在精神紧张、心中烦乱、睡眠不安或一般更年期症候群时,中医的处方常配加红枣,主要是红枣有镇静作用,因此平常如果生活紧张者,不妨在主菜汤中加入一些红枣同食。 红枣成份中维他命C含量很高,而且含有环磷酸腺甘及山楂酸等成份,经过研究证实以上三者均含有抑制癌症的效果,也就是说红枣有很好的预防癌症功效,适合现代环境的健康食品。 枣不可与海鲜同食,否则令人腰腹疼痛;不可与葱同食,否则令人脏腑不合,头胀。 高拱向皇上进贡灰枣 明朝嘉靖年间,大臣每年都要向皇帝献礼,贡上家乡的名贵特产,颂扬皇帝洪福恩泽天下,也表明臣子的忠心,讨得皇帝的欢心,争得皇帝的信任,以利封官加爵。但是,善于体恤百姓的高拱却盘着怎样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家乡百姓生活得尽可能好一些。 这一年,又到了向皇帝进贡的时候。山西的大臣献上一个大萝卜,3个人抬着放在御案前;河北的大臣献上一颗大白菜,4个人才搬到了金殿的正中央;山东的大臣献上鲜红的大枣……大臣们都纷纷献上本地名产,有闪着金光的大玉米,有珍珠般的小麦,有白玉似的大米,有金黄的大豆,有乳黄的柑橘,有让人嘴馋的绿皮大西瓜……皇帝龙颜大悦,红光满面。这时高拱却站在一旁,握着袖子,不动声色。山东的大臣张居正参本说:“河南新郑盛产大枣,高拱为何不献上?分明是他眼中没皇上!”高拱听罢,稳步上前,小心翼翼地从袖中抖出几个黑灰似的枣。大臣们无不为之心惊胆战!分明是戏弄皇上!皇帝看后,冷冰冰地说:“高爱卿,你这是什么宝贝呀?”高拱忙向皇帝深施一礼,躬身回道:“万岁,臣是出自无奈呀!我们郑韩故地,今年又逢旱灾,风大沙多,人稀地薄,庄稼颗粒无收,枣树虽然耐旱,可是黑叶太多,红枣长成了灰枣,我还是专一挑了一些好的进献给您,以表臣下的一片忠心。遭遇旱灾,老百姓度日艰难啊!” 皇上听后,心中思忖:百姓乃立国之本,百姓遭灾,国家理应赈济。于是降旨免去新郑一年赋税。 大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甚至含枣核也有功用,口中含枣核来“制造”津液治口干。红枣入口,吃完枣肉,留核在嘴里含上半天,口水常有,觉得多了就咽下去,既不影响说话,也不影响喝水。 李时珍指出,口干的原因是“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如何让人口中的津液“泉涌”呢?李时珍很推崇这种口含枣核的方法:“常含枣核治 气,令口行津液,咽之佳。”“此皆借枣以生津受气,而咽之又能达黄宫”,借口中含枣核来“制造”津液。 枣乡的吃法,花样多多;传统的干枣,怀揣袋装,随手解馋;糖浸的蜜枣、酒闷的醉枣、去核烘干的脆枣,也各具风味;更有蒸的枣糕、枣卷子、枣馒头,煮的枣粽子,打的枣泥月饼;此外,熬枣粥、煮枣饭、酿枣酒,沏枣茶、制枣醋……满目琳琅,足足可以开个枣宴了! 鲜枣的维生素C为水果中含量最高,可达每100克中200毫克以上,维生素D的含量比苹果高70多倍,被称为“活维生素丸”。枣中黄酮类、芦丁含量较高,黄酮可保护血管,芦丁有降血压效果,所以枣是心血管病人的保健食品。枣是中国的传统滋补品,民间相传有“天天吃三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之说。中医认为枣可以养血、益气、安神、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常将枣用于补气补血的药方中。 朋友来了有好酒,你到枣乡来,一杯枣酒就是最浓郁的乡情。最纯正最醇厚的枣酒在枣乡,因为它是用金丝小枣酿制。尝一口枣乡特色菜,端一杯泛着枣香的玉液,或是宝石的红,或是透明的橙,细品慢酌之中,枣乡的风情醉入心怀。 你一定惊叹,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此琼浆?广袤的大平原养育了枣林,乡民用聪明才智配制了枣酒。要寻根溯源,恐怕要追到2000年以前。据传,秦始皇并吞六国后,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和自己长生不老,就派方士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因为当时连年战乱,人民长期居无定所,体质虚弱,而出海之人又要求身强体壮、能抵抗各种。所以徐福只好周游各地寻访。当他途经旧齐国之地饶安邑(今盐山),发现这里的人身强力壮,红光满面。原来,饶安邑盛产红枣,齐人多食枣和饮枣酒所致。徐福闻此,欣喜之中,便命人在此征集童男童女,同时建造酒坊,配制枣酒,以御寒驱潮,为东渡扶桑作准备…… 如此推算,至少在徐福之前,乡民们已经懂得用枣制酒,自斟自酌了。喝枣酒“红光满面”,这是有科学根据的。枣富含维生素、果糖和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百果之首,是苹果、葡萄的70-100倍,是梨的140倍,小枣所含果糖为单糖,它不在其他组织内代谢,只在肝脏中转化为能量,而不会转化为脂肪。因此,常饮枣酒,会有强身壮体、滋养容颜之功效。此种内涵,徐福未必明了,但是今人酿酒,早已摆脱了作坊,更多地借助了现代工世。 枣香浓郁,醇和怡人,绵软爽口,回味悠长,这是枣酒的独特魅力。现在枣乡开发出的枣酒系列,已有十几个品种。如果你是女士,不妨尝尝低度爽口的甜型酒,它色泽清丽澄彻,入口唇齿留香。澄明的宝石红色,光泽绚丽,入口余味深长。枣酒皆为低度酒,酸甜可口,开胃健脾,天然时尚。 宾朋相聚,故交相逢,乡情友情亲情,全在一杯中。看看枣园秋色,尝尝枣乡食品,品品浓郁枣酒,你会感叹,枣乡风情如此令人陶醉。啊,枣香酒好人热情,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
|
|
·上一篇:冬季常吃萝卜有助老人养生保健 |
·下一篇:教你如何养胃 |
|
|